美国之音外事记者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
2019年7月25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再论美对华政策:美应坚持与中国对抗的路线吗?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公开信认为,美国过去四十年奉行的与中国接触的开放政策,极大的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对抗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主持:莉雅 嘉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和信息运作主管法内尔上校
在九十多名美国专家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后,一百多名主要来自军方和情报系统的人士上周联名签署了一封致特朗普总统的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坚持目前采取的对抗中国的路线。公开信认为,美国过去四十年奉行的与中国接触的开放政策,极大的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对抗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主持:莉雅 嘉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和信息运作主管法内尔上校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2019年7月17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美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吗? 主持:莉雅 嘉宾: “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博士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最近,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知名亚洲事务专家撰写的“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在美中两国都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些专家在信中对美中关系的日益恶化深感担忧,并认为这并不符合美国或是全球利益。但公开信的批评者认为,美国以往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失败了,继续这样的政策是对中共政权的本质以及中共权力阶层的野心缺乏认识。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视为敌人?美国朝野在中国问题上是否出现新的共识?美中之间是否应该展开一场新冷战? 主持:莉雅 嘉宾: “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中美印象网站主编刘亚伟博士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在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四处出击却为何反陷重围?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什么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更糟糕?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战略来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9年7月15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新时代” 的中国外交,四处出击反陷重围? 主持:莉雅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为什么反而陷入国际孤立?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政的 “新时代” ,中国外交似乎抛弃了 “韬光养晦” ,转而把重点放在 “有所作为” 上面 ,更多的动用 “硬实力” 而不是 “软实力” 。其结果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了空前的紧张,现在连香港的局势也有失控的危险。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在国力日益强盛的时候,中国为什么反而陷入国际孤立? 主持:莉雅 嘉宾:《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在香港 “反送中” 的抗争运动正在持续之际,一直支持香港民主的出版商黎智英来到美国,寻求华盛顿对香港的支持。他说,香港民众正在同美国一道与中共进行一场价值观的战争,是在为美国而战。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高调会见这位被北京视为是 “祸港殃民” 的代表性人物,引发北京的强烈不满。黎智英对此回应说,受到中国的指责是一种荣幸。
香港的《逃犯条例》修法引发了香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宣布条例的修订 “寿终正寝” ,并承认这项立法工作完全失败。这是否是港人抗争的胜利?港府的最新姿态是否足以平息抗议者的不满,使香港局势峰回路转?如果抗议者继续要求特首下台并进行普选,港府与北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抗议者又将如何应对?
2019年7月10日 时事大家谈 话题:逃犯条例修法“寿终正寝“,香港局势峰回路转? 主持:莉雅 嘉宾: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教授郑宇硕;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 香港的《逃犯条例》修法引发了香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宣布条例的修订以及条例草案都“寿终正寝” ,并承认这项立法工作失败。特首的这个表态是否足以平息抗议者的不满,使香港局势峰回路转?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的抗议者是否应见好就收还是应该乘胜追击?如果抗议者继续要求特首下台并进行普选,港府与北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抗议者又将如何应对?
香港的《逃犯条例》修法引发了香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宣布条例的修订以及条例草案都“寿终正寝” ,并承认这项立法工作失败。特首的这个表态是否足以平息抗议者的不满,使香港局势峰回路转?在目前的情况下,香港的抗议者是否应见好就收还是应该乘胜追击?如果抗议者继续要求特首下台并进行普选,港府与北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抗议者又将如何应对? 主持:莉雅 嘉宾: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教授郑宇硕;香港资深媒体人纪硕鸣
香港壹传媒集团创始人黎智英今天在美智库谈香港局势时表示,他不认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有关逃犯条例修法寿终正寝的表态是港人的胜利。他说,即使特首撤回修法甚至下台,如果没有普选,香港仍然不会享有民主与自由,而且会永远面对中共的压制。这位一向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的传媒大亨对美国之音表示,香港民众还会继续抗争下去,而八九六四事件的悲剧可能会在香港重演。
在美中两国领导人大阪峰会就贸易休战达成共识后,双方这个星期重启贸易谈判。特朗普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说,两国的高级谈判代表会先通过电话进行谈判,双方也正在安排举行面对面谈判的日期。尽管美中贸易谈判重回正轨,但是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中国总理李克强最近宣布的一些改革举措是否有利于推动谈判取得进展?美中两国的谈判代表能否在新一轮的谈判中克服障碍,相向而行,找到折衷方案?他们又能否安抚各自政府内部主张绝不退让的强硬派?在大国竞争的大背景下,美中关系是否会出现斗而不破的新模式?
在美中两国领导人大阪峰会就贸易休战达成共识后,双方这个星期重启贸易谈判。特朗普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说,两国的高级谈判代表会先通过电话进行谈判,双方也正在安排举行面对面谈判的日期。尽管美中贸易谈判重回正轨,但是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抵达日本大阪,参加20国集团峰会并展开一系列的双边会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会晤。这两位领导人都面临着让美中贸易战降温的压力。不过,白宫有意降低人们对这次会晤达成贸易协议的期待。专家也普遍认为,这次会晤不会达成协议,因为对于美中两国领导人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双方继续进行贸易谈判而不达成最终的协议。
美中两国领导人即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双方都面临让贸易战降温的压力。美国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使很多美国企业叫苦不迭。不过,美国之音记者莉雅和章真在底特律采访时发现,对于那些在美国组装和制造产品的企业来说,关税反而是件好事。 “底特律自行车”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中美贸易战正酣之际高调访问俄罗斯并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访问期间,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宣布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还宣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在国际事务上贡献“中俄方案”。
加载更多